数学手抄报内容摘抄二年级上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有哪些图片

数学手抄报内容摘抄二年级上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有哪些图片

数学手抄报内容摘抄二年级上册?

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经常会用到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拥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基本上等同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相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作为例子: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需要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子:56-22=34。6可以减去2,故此,不需要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一定要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子:51-22=39.

  1不可以够减去2,故此,一定要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比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比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比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一样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法。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00以内的加减运算、购物(认识人民币,购物付钱策略及购物问题处理)、同数连加及初步乘法、对称图形及平移旋转问题、1—9的乘法口诀与乘法运用、测量(认识单位厘米、米)、分一分与除法及平均分等问题的处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不少版本,因为我们这里用的是青岛版,我就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讲解一下。二年级数学上册共有七个单元,第一单元讲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主要讲一样加数的加法、乘法的初步认识和读与写。

第二单元是表内乘法,主要两的是2、3、4、5的乘法口诀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第三单元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和认识锐角和钝角。

第四单元是6、7、8、9的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讲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认识平均分、用平均分处理问题、除法的意义和0的除法。

第六单元是认识方向。

第七单元是用二至九的乘法口诀求商。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第一要熟练的掌握并熟悉乘法口诀!二年级数学学百内乘法和除法,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不进位、退位)含有加、减、乘、除的两步计算题和括号的认识,其实就是常说的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熟悉钟表,认识钟表

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观察物体(一)、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 认识时间、数学广角一一搭配(一)、总学习。

1.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认识米 用米量

认识线段

画线段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综合练习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整理和学习

3.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的初步认识

锐角和钝角

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

4.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2、3、4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处理问题——惩罚和假发应用题的区别

整理和学习

5.观察物体(一)

观察物体

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物体(练习课)

6.表内乘法(二)

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综合练习(运用2~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

用乘法处理问题

9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

乘法竖式

用数学(用口诀处理实质上问题)

乘法口诀表

整理和学习

量一量比一比

7.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一)

认识时间(二)——用数学

认识时间(练习课)

8.数学广角——搭配(一)

排列

组合

9.总学习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学习

表内乘法的学习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学习

观察物体的学习

认识视角的学习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什么地方是重点难点?

  《位置和方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境,可以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式: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并能灵活按照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2)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从各种的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教学难点:在详细的情境中,能按照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  教具:校园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位置和方向》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在平日生活中累积了有关东、南、西、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并熟悉按水平方向分出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 联系实质上,导入新课。  教学时,我考虑到学生刚刚经历了闲适的假期生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可能贴合学生的假期生活实质上,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把平时日常素材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自于生活,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2、 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在学生就已经掌握辨认东、南、西、北后,开展了用手势表示方位、迅速转向辨认方位、游乐场里的小导游、学校方位我清楚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和夯实所学知识。  3、 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让学生用所学方位知识讲解自己房间是什么样布置的,并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操场上,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里各个方向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质上,导入新课。  师:新学期,我们班上又迎来了一部分新考生,他们还不太熟悉我们学校的位置,谁能给他们讲解一下?  (学生用二年级所学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知识不可以很了解地描述出学校的位置,以此出现疑问冲突,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出示课题:位置与方向)  师:今天我们用东、南、西、北这些新的方位知识帮我们辨别方向。  (开课从学生熟悉、现实的生活中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此激发强烈地探求想法。)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一) 学会辨认东、南、西、北  1、找寻生活中的数学  师:生活中,你观察过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吗?  (学生齐声回答从东方升起)  师:目前坐在教室里观察,你能在黑板上的哪个方向画出太阳?(指名一个学生画,同时老师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面)  师:从黑板上太阳的位置,你能清楚我们教室里哪一面是东面吗?请各位考生面向东面。  (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原有的方位知识帮认识东、南、西、北)  (在生活中学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2、分组讨论,合作探索  师:我们借助太阳了解了东面,还有哪些方向怎样确定呢?  (引导学生按照生活常识发现:东与西相对,南与北向对)  (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挖掘学生内在探索新知的能力。让学生不拘一格,从多的视角,用各种方式来求证新知。)  3、游戏激趣,夯实运用  (1)用手势表示方位  老师说一个方向,学生快速用手指出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熟悉知识,培养迅速应变能力)  (2)迅速转向辨认方位  师:面向北(生: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面向南(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  面向东(生: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面向西(生:前西,后东,左南,右北)  (以活动促发展,通过形式多样、新奇,比较受欢迎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参加教学的热情,提升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 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1、 用东、南、西、北描述教室各个方向有哪些物体?  2、 模拟情景:说出物体所在的方位。  师:请四名学生分别扮演公园里的游乐馆,它们分别是海洋动物馆、马戏表演馆、  海豚游泳馆、儿童影视馆。  (请四名学生分别站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游客和导游)  游客:请问我要去海洋动物馆该怎么走?  导游:向东走。  ………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3、 讲解自己的房间  师:谁能用我们学习的方位知识向各位考生讲解一下自己的房间是如何布置的?  (学生用东、南、西、北描述自己房间各个方向分别摆有哪些物品)  师:请考生们在纸上简单画出某某考生的房间布置图。  (展示几幅画得比较准确的图)  (学数学,用数学,让学生在应用中夯实所学知识。)  三、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学生先在操场上认真观察,然后两人一组,相互讲解  1、 学生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各个方向分别有哪些物体。  2、 学生讲解校园的物体分别在什么方向。  3、 学生当中开展一人提问,一人解答,并尝试按照所给方向找寻目标地的活动。  (从课堂学习认识和了解回归实质上生活运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有用性,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质上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我们在辨认方向时,一定要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按照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的原则来确定其它三个方向。  (将数学经验归纳整理成数学规律,促进学生养成探寻规律、整理的知识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位置与方向  考试教材简析:  本单元所教学的主要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与位置”部分。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取得一部分相关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并为进一步认识空间与图形把基础知识功底打好。这部分考试教材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学习用“第几排第哪些”还有类似的表达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第二段认识东、南、西、北,并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考试教材主要有以下编排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一个方面,考试教材注意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确定物体的我位置还有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一部分方式,体会这些方式本身的合理性;另外一个方面,也注意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反映为由实质上生活场景巧妙地向平面图过渡。  2、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一步一步形成认识、累积经验,并发展空间观念。因为这部分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考试教材除了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指一指、说一说、找一找以外,还联系现实生活提供了一部分动手操作、看图说话、自主设计等活动方法,以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并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处理问题。  教师目标:  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哪些”还有类似的表达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按照像“第几排第哪些”这样的叙述指出对应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现实的情境或平面图中辨认东、南、西、北,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按照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三个方位。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出现对数学的亲切感。  =====================================================================  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归纳  单元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1.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详细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的方向。  3.清楚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课时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第一节 东南西北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辨认方向。  2.清楚地图上的方向: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相反的方向: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另一个方向。  第二节 练习四  1.练习辨认图中的方向,发展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学过的相关方向的知识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生活能力。  第三节 看望老人  1.能按照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  2.会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详细路线,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以上就是本文数学手抄报内容摘抄二年级上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有哪些图片的全部内容,关注小学教育网了解更多关于文数学手抄报内容摘抄二年级上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有哪些图片和小学考试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xiaoxue/22102.html

发布于:小学教育网(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 小学考试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小学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dit4023@foxmail.com

小学考试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