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手抄报普通话主题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普通话主题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普通话主题内容?

中秋来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愿能在这中秋之际,与你共尝美味月饼,吃的同时也可以尝到我们友情的珍贵喔。

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共享,皓月当空,思意正浓!祝中秋快乐,记得留块月饼给我呦!

集日子的缱绻,掬清泉的甘甜,剪轻风的缠绵,裁白云的悠闲,采牡丹的富贵,缀明月的画面,取烟花的灿烂,在中秋佳节到来时,放进这祝福中,融合一颗感谢的心,衷心愿您快乐平安,合家幸福。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汉语不基本上相当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非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依然不会矛盾。

1、普通话的由来:

  我们国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56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在平日生活中,假设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各位考生都讲自己的地方话,谁也听不懂谁,既然如此那,就没办法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外交往也差不多,假设你只讲自己的民族方言,不但外国人听不懂,就是翻译人员,也没办法进行翻译。

  一定要加大力度去推广,让更多人知道普通话。唯有推广普通话,才可以消除各地区、各民族当中的语言障碍,促进各地区和民族当中的沟通和交流;唯有推广普通话,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和外国人交往,不但能和外国人做生意,还能学到国外的不少先进技术。唯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我们的国家,使我们的人民,都可以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国家规定,推广普通话,一定要从学生抓起。需要在各级各种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需要在学校开展“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活动,把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规定,从1998年起,每一年9月份的第三周,要成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我们中学生,一定要从我做起,学好、说好普通话。学好普通话,面向现代化;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学好普通话,建设我们繁荣昌盛的好国家。

  看来,有关不说普通话的问题,已经非同小可,它不仅会使人与人当中的沟通变得困难,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导致矛盾和冲突。虽然方言也是中国一点特色,但我们最最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是学好普通话,并推广普通话。一定要将它保留下去,故此我提倡:“普通话是中国的国萃,我们要让国萃发扬全世界,发扬中国的文化!”

  二、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发音相同,万众一心。

  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培养语言规范意识,提升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沟通——从普通话启动。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达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三、推广普通话小知识:

  1、什么是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2、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3、普通话等于北京话吗?

  严格地说,“普通话”依然不会等于“北京话”。

  4、普通话同国语、华语是一回事吗?

  这三种称说指的都是我们国内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中国的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省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部分国家的华人社区称“华语”。

  5、说“官话”就是打“官腔”吗?

  “官话”是普通话的旧称,也泛指北方话,而“官腔”则是旧时官场中的门面语,二者不是一回事。

  6、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是推广普通话并非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非常的重要的语言政策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定的汉语通用语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于2023年被确立为国家通用语言。

资料: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首选语言。截至2023年,中国百分之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开展方案》计划“到2023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详细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百分之80以上

清末已产生“普通话”一词,清廷1923年规定北平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以前则称为雅言。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很少,还消失了“入声”。

1923年清政府将北平语音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23年北洋政府发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爆发“京国之争”,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经常会用到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不是以滦平语音为标准音。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画手抄报要用,帮帮忙呗!(自己小学生)

初一上学期历史手抄报内容要写什么好?最好有点特色?

哦哦哦...... 成语故事: 火爆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已经在这时,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着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很震惊,马上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各位考生说,目前退回去等于两头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假设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本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及时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其实就是常说的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并熟悉,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仅只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地。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像深不可测的大海。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火爆 ”,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大 汗流浃背 汉朝时候,吕后专政,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迎立文帝刘恒即位,这当中周勃功劳最大。后来,汉文帝将周勃封为右丞相,位置在左丞相陈平之上。有一天,汉文帝想要获悉一下国家的事情,他就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的案件有多少件?”周勃一听,低着头回答说不清楚。文帝又问:“既然如此那,全国每一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湿了,因为他还是回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问他们就了解了。”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十分满意。事后周勃感到很羞愧,认为自已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辞去了右丞相之职。汗流浃背这个成语形容很恐惧或很害怕。现也形容出汗不少,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笑话: 曹商得车 宋国人曹商受宋王派遣出使秦国。宋王送给他几乘车马。到了秦国,秦王又送给他百乘车马。曹商回国后,得意地对庄子说:“当年我住在穷街陋巷,编鞋度日,面黄肌瘦,这是我的短处;今天我凭借口才,打动了万乘国君,受赠车百乘,这是我的长处.”庄子笑笑说:“我听说秦王有病时让医生治疗,论功行赏:吸脓吃疮的,可得车马一乘;舌舔痔疮的得车马5乘。治的病越肮脏,得的车马越多。您大约是为秦王舔过痔疮吧?不然怎么会得到很多车马呢?快走开吧!” 巧嘲隐士 齐国有一个隐士叫田仲。一天,宋国人屈谷去见他,有意或恶意嘲弄道:“我听说先生远离人世,高风亮节,不依靠别人生活,令人钦佩。我会种葫芦,有一只大葫芦,坚硬如石,皮厚无腔,想送给您以表敬意。”田仲说:“葫芦故此,可贵是它可以盛放东西,而目前您这个葫芦,不可以切开盛物,不可以用来装酒,这葫芦毫无用处啊。”屈谷说:“对呀,我是要把这无用的东西扔掉!可目前先生隐居此地,不依赖别人生活,可对国家也毫无用处,这跟那坚硬的大葫芦有啥两样呢?” 不识车轭 郑国有人偶而拾得一个车轭。他问别人道:“这是什么呀?”那人答道: “车轭。”不一会儿。他又拾到一个车轭,照旧又问那人。那人又告诉他: “车轭。”他听了大叫道:“刚才说是车轭,目前又说是车轭。怎么会有这么多车轭?分明是你存心哄骗我!”于是,和那人打了起来。

以上就是本文中秋节手抄报普通话主题内容的全部内容,关注小学教育网了解更多关于文中秋节手抄报普通话主题内容和国庆手抄报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xiaoxue/31826.html

发布于:小学教育网(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 国庆手抄报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小学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dit4023@foxmail.com

国庆手抄报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