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选一部反映隋唐以后历史题材的书籍阅读,选取印象深入透彻的主要内容做一张手抄报? 史实考证不错而且,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强烈推荐。同理,市面上有一大批跟风之作:元朝那些事儿...
手抄报素材
我们可以写告别母校时的诗句,像下面两首
1、唐·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话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很难碰见故旧亲人。
2、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话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需要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假设你即将小学学成毕业后,想制作一张有关母校的手抄报,既然如此那,这样的手抄报应该怎么制作呢?下面讲解几种方式给各位考生吧!
1.再见了,我的母校为大标题,内容可以写一下自己六年的小学生活,讲解一下一年级开学时的情景,现目前要走了,心理多么难受。
2.我亲爱的考生们。试题写上告别母校,内容可以写留给自己印象最深入透彻的哪些考生,写和考生的深厚情谊。
3.我最尊敬的老师。在母校六年,老师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入透彻的印象吧,写几位你很尊敬的老师。
4.忘不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六年的校园生活,忘不了学校的一草一木,可以画上校园的样子,然后画上教室,抒发一下自己对这里的爱。
5.以后我要回来看望母校!展望一下未来的生活,以后自己有出息了,还会回到母校,看望老师和考生们。
6.期望母校的明天会更好。对母校依依惜别,母校里面出现过的事情,至今自然脑中回旋,可以挑一两件难忘的事情写。
“六礼六仪”教育:仪容仪表之礼,言谈举止之礼,待人接物之礼,文明出行之礼,文明餐寝之礼,成长六仪之礼;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毕业仪式、升国旗仪式。
想要把六年级毕业成长记录手册做的感人,一定要参考下方建议:
1.在脑海中规划自己成长中经历的事情。全部事情都要简化,将较为深入透彻的故事排列起来,方便自己的抒写。
2.准备装饰成长纪念册的照片和装饰品。成长纪念册内容在写的途中,要运用图片和装饰品去衬托内容的真实性和美观度。
3.写的过程要根据年龄(从小到大)排列顺序。这样在写时,就不会将事情搞混,更不会忘记脑海中的主要内容。
4.每件事情写完时,都要写自己的心得。不管多少个字,需要在这件事情中,发现自己持续性成长的因素。
六年级毕业成长记录手册可以做得很感人。可以做得很感人。
在六年级学成毕业的时候,学生已经度过了六年的小学生涯,有不少值得记录的成长经历和回忆。
制作一本成长记录手册,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同时也可为他们留下宝贵的回忆。
制作成长记录手册的方式可以各种多样,可以采取照片、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成长。
在制作途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参加,比如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或者让他们参加照片的选择和排版等工作,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记录,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和鼓励,以此更自信和坚定。
可以做到感人因素是在成长记录手册的制作途中,可以加入一部分个人的感性记录和经历,例如在读书、运动、文艺、社交等方面有什么收获和成长,还可以加入一部分亲朋好友的记录和祝福。这样不仅能让自己更深入透彻地了解自己在过去的一年中做了什么努力和获取了什么成就,也可让家人和朋友更了解你的成长历程。在制作途中可以选择一部分特殊的表现形式,例如将一部分重要事件拍成照片或视频,再插入到册子中,或者在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一部分设计,例如可爱的插图、文艺风格的排版等等,这样可以让成长记录手册具有更多的有一个性和创意。
六年级毕业成长记录手册旨在记录孩子们在学校的成长经历、所获取的成果和对未来的希望。下面这些内容就是一部分建议,帮您制作一份感人的六年级毕业成长记录手册:
1. 设计美观的封面:封面是手册的第一印象,因为这个原因应该设计得吸引人且具有特色。您可以选择一个主题或以学校的标志为灵感,为封面添加一部分艺术元素,如插图、照片等。
2. 注重布局和格式:手册的布局和格式应简洁明了,方便阅读。在设计手册时,可以按照内容划分章节,比如:个人简介、家庭背景、学校生活、兴趣爱好、成果展示、老师评语等。
3. 精选照片:使用生动、有趣的照片来展示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成长。这可以涵盖学校活动、课堂表现、与考生的合照等。在选择照片时,要保证照片清晰且具有代表性。
4. 记录成长故事:在手册中具体记录孩子在学校的点滴成长,如首次参与的活动、取得的荣誉、克服的困难等。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学校的成长历程,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
5. 个性化的评语:邀请孩子的老师和考生为他们写一段个性化的评语,分享他们在学校具体经历和感受。这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在学校的重要性,提高彼此当中的感情。
6. 展望未来:在手册的结尾,为孩子们展望未来的职业和人生目标。鼓励他们在未来不要停,加油,追求梦想。
7. 增多互动元素:为手册增多一部分互动元素,比如绘画、剪纸、手抄报等。这可以增多手册的趣味性,让孩子们更愿意分享和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
通过以上建议,您可以制作一份充满感动和回忆的六年级毕业成长记录手册,为孩子们的小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可以写出一个感人的六年级毕业成长记录手册。 详细做法是,先明确结论,即手册可以做的感人,然后可以加入些许个人情感和回忆元素,可以让读者可以感受到特殊的情感体验和共鸣感;写入一部分插图和图片,可以优化阅读体验和增添阅读趣味。 详细要点可以采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涵盖典型的成绩和表现,突出个性的特质和长处,再结合班级活动和社区的文化特色,呈现一份兼顾个体特点和共性经验的毕业手册。最后,要给予一部分鼓励和希望,让学生的未来继续发光发热。
您好,1. 照片回顾:在手册的首页,可以放置一部分孩子们的照片,以回顾六年级的点点滴滴,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有归属感。
2. 班级回忆录:可以邀请六年级的每一个考生,写下自己在班级中具体经历、感受和成长,还有对老师和考生的感谢之词,这样可以记录下每个孩子在班级中的成长历程。
3. 老师祝福:请老师们写下对每个孩子的祝福和鼓励,还有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自信地迎接未来。
4. 家长感言:请家长们写下自己对孩子成长的感受和鼓励,还有对孩子未来的希望和祝福,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爱。
5. 班级活动记录:可以记录下班级中的一部分重要活动,例如班级比赛、班会、团建等,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回忆起班级中的美好时光。
6. 感恩日记:请每个孩子写下自己在六年级中学到的东西,还有对老师和考生的感恩之心,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懂得感恩和珍惜。
7. 未来展望:请每个孩子写下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和梦想,还有达到梦想的计划和努力方向,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有远大的目标和动力。
可以写哪些数学家的故事啊;最好再来两个趣味性的试题啊;再然后还可以弄一个难题给各位考生思考一下啊;再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啊;怎么排版就看你的哈;期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很大帮助 ;趣味小故事....;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里,说到唐僧和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在平顶山莲花洞消灭了想吃唐僧肉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然后师徒们继续赶路,又遇上一座巍峨险峻的大山。一面赶路,一面观景,不觉天色已晚。; 故事发展到这里,小说中写道:; ……师徒们玩着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正是:;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观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这首诗从十、九、八、七,说到六、五、四、三、两、一,星月点缀夜色,收工了,下班了,关门了,路上没人了,取经赶路的也该找个地方休息了。; 为了取经,跋山涉水已经苦不堪言,降妖伏魔更是险象环生,害得猪八戒想回家,唐僧心里直打鼓。幸好有孙悟空持续性给一行人鼓劲,看看沿途深山老林幽静风光,放松放松。小说里这首写景诗,也正是在慌张情节中夹进一点轻松花絮,稍稍缓一口气。诗中嵌进都十个数字,而且,从大往小,倒过来数,成为别具一格的“倒数诗”,更增多了趣味。;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著的,问世已有400多年。根据我们目前数学里的习惯,用阿拉伯数字把诗中的各个数写出来,顺次排成一串,成为; 10 9 8 7 6 5 4 3 2 1; 目前做一个数学小游戏:用上面写出的十个数,不打乱顺序,添加一定程度上的数学符号,组成十个算式,使计算结果分别等于10、9、8、7、6、5、4、3、2、1。; 要组成这当中任意一个算式是比较容易的。要组成全套十个,就要动动脑筋。假设再使组成十个算式的手法有变化,就更有趣了。; 可以组成不少满足条件的算式,下面是这当中的一组。; 10+9-8-7+6+5-4-3+2×1=10; (10+98+76)×5÷4÷(3+2)+1=9; (10+9+8-7)×6÷5÷4+3-2+1=8; (109-87)÷(6+5)+4+3-2×1=7; (10+9+8-7-6)×5-43-21=6; (10+9+8+7+6)÷5-4÷(3-2)+1=5; 10×9-87+65-43-21=4; (109-8+7)÷6-54÷3+2+1=3; (109+87-6)÷5-4-32×1=2; (10×9-87)÷(6×54-321)=1。;数学家;考生们都清楚,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仅只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启动了他的数学生涯。;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去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在两年之内取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取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彩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很多人觉得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各位考生回国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需要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启动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标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非常多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非常大的荣誉。; ; “老师,我没有胡闹” ; ;“老师,我没有胡闹”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觉得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没办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慌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布特纳很得意。他清楚,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就算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一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小高斯的很难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不少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小高斯学数;数学题;.学生问老师的3个女儿多少岁,老师说:“他们三个的岁数相乘是36,相加是你的房间号码。”学生抗议说:“信息不够。”老师说:“没错,最大的会弹钢琴。”那究竟老师的3个女儿分别几岁?;2.谎言岛里,全部的人总是撒谎,在真相岛里,全部人的人都说真话。一个人陌生人被诱骗到有两扇门的房间,这当中一扇通往自由之门,另一扇门什么也没有。两扇门分别由一位来自谎言岛的看门人和一位来自真相岛的看门人把守,陌生人只可以问他们每个人一个同样的问题来找出自由之门,这个问题该怎样问呢?
资料:
数学趣味小故事:
高斯念小学时,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故此,便出了一道试题要考生们算算看,试题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各位考生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其实就是常说的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故此,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考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夯实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其实就是常说的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考生。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唯有5个苹果。咋办,应该如何处理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可以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期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个问题就成了又一道试题: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什么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清楚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很少很多,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你清楚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已经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清楚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清楚来了多少客人吗?
数学名人: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从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不少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自己,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不少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时,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经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以前就就已经掌握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概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请看下方具体内容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一开头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多数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唯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正确的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故此,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大多数情况下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目前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部分详细指导,而父亲基本上算是一名「大老粗」,觉得唯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样的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可以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依然不会好,常觉得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没办法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很少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觉得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清楚要到哪里找。经过本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后面,Bartels也没啥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业后就要他没有必要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的时候,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仔细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大多数情况下,故此,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经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不少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各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了解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已经在各位考生沉默之际,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各位考生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一位数学奇才一夜当中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相对的程度上,这个人的过往经历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一般,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经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找一个合适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基本上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时常也就“逼”出来很多伟人。例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启动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孩子,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唯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了解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交流的,尤其是孩子。禀赋大多数情况下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让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找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这里说的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按照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要有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当中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碰见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一样、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例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清楚,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可以被1和它们自己整除,而不可以被其他整数整除,这样的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可以听见,唯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不少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导致孩子们非常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可以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基本上是马上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途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针对这个问题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不少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以前赴后继,前赴后继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改变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标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考生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考生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时,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当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能够算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着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更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清楚后来沈元教授还能不能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能超出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年级思考题:
1.一个锅里能同时放2张饼,烙一面要1分钟,目前要烙7张饼,至少需( )分钟.
答案:7乘2=14面 算出烙几面
14/2=7次 除以每一次能烙几张算出烙几次
7*1=7分 烙几次乘以每面所需时间
答:7分
7*1=7分
公式:张数*以烙一面时间 注释:只适用于烙两张饼,其它的用上面的算式
2.黑板上写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张华和李玲两个人轮流划掉任意两个相邻的数,张华划掉后李玲就没有数可以划了,张华有必胜的方式吗?
答案:(1)a²-b²
(2)一个数的平方加上另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
(3)(a+b)*(a-b)故将他展开得
(a+b)*(a-b)=a²-ab+ab-b²=a²-b²
奥数题及答案
1、大小两桶油,重量比是7:3,假设从大桶取出12千克倒入小桶,则两桶油中的油正好相等。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油?
12/2*10=60(千克)
7+3=10
60/10*7=42(千克)
60/10*3=18(千克)
答:大桶里有42千克油,
小桶里有18千克油。
2、一桶汽油,桶的重量是油的8%,倒出48千克后,油的重量基本上等同于同的二分之一,原有油多少千克?
48/(1-8%*0.5)
=48/96%
=50(千克)
答:原有油50千克。
*=乘号
/=除号
够不?
以上就是本文毕业手抄报内容,小学毕业的手抄报怎么制作的的全部内容,关注小学教育网了解更多关于文毕业手抄报内容,小学毕业的手抄报怎么制作的和手抄报素材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xiaoxue/40254.html
发布于:小学教育网(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 手抄报素材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小学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dit4023@foxmail.com
手抄报素材
任选一部反映隋唐以后历史题材的书籍阅读,选取印象深入透彻的主要内容做一张手抄报? 史实考证不错而且,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强烈推荐。同理,市面上有一大批跟风之作:元朝那些事儿...
手抄报素材
三点水组词手抄报二年级? 江:长江、江米、江南、江山、江苏、江边、浙江 河:河南、河北、河水、山河、黄河、河岸、河堤 湖:湖南、湖北、湖边、湖泊、洞庭湖、鄱阳湖 海:海边、海水、海...
手抄报素材
秋季运动会手抄报文字? 枪声响起,你们的征程启动在脚下,你们飞逝在跑道上的背影,将迎来只属于你们的掌声。 不为鲜花的紧跟,不为刹那的荣耀,唯有执着的信念,化作不停的奔跑,心...
手抄报素材
阅读记录卡怎样好看? 1 按照所选书籍的主要内容设计一个主要图案放在角落,然后用简单的花边把中间围起来。 2 花边中间的空白画上横线,用来记录书的主题、主要内容和自己的阅读心得...
手抄报素材
毕业手抄报内容? 我们可以写告别母校时的诗句,像下面两首 1、唐·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话译文: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