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哪几单元?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 搭积木 第四单元:各与分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有趣的数字 第六单元:分类 第七单元...
数学思维
一、考试教材内容分析研究 1.考试教材整体特色与修订建议研究 2.考试教材中内容与传统内容对比研究 3.考试教材中课堂活动、习题特色与分析研究 4. 考试教材的主题图的与功能研究 5.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文化研究 二、与新数学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期望我的回答能处理你的问题。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处理能力的研究
2、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设计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
4、数学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5、根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6、以“智慧放手”的教学特色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
7、根据读懂学生错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
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实验与研究
9、3D打印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0、根据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评价模式研究
教研课题是指在教学途中为了对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研究,审批立项的科研课题。《如何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计算器的使用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数学课新观念》《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弊端》
教研课题是指在教学途中为了对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研究,审批立项的科研课题。《如何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计算器的使用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数学课新观念》《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弊端》
教研课题是指在教学途中为了对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研究,审批立项的科研课题。《如何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计算器的使用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数学课新观念》《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弊端》
长方形的特点,周长,面积,
正方形的特点,周长,面积,
三角形的特点,面积,
梯形,平行四边形,圆等面积公式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大家生活、劳动和学习一定不可以缺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实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带来一定隔离,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抽象,也增多了教学难度,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改变学生擅长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当中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并熟悉数学。因为这个原因我确立了小课题--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通过教师在详细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对该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的有关背景从各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出现、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蓬勃发展和进步规律和实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以此提高学生深入透彻理解考点归纳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累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从平日所身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标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有关的数学问题,加以仔细观察和具体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各种途径去寻找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一样的视角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一样见解,得出不一样形式的结论。
3、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同时,在教学途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整个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法,即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验证于平日生活,并将此途中再次累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当中,即作业形式生活化。
4、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各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处理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持续性形成、累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5、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及学习品质的研究通过对学生所身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现实环境的特别要注意关注,从中挖掘与学生数学学习密切有关的生活要素,结合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实质上认识和了解水平,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促使其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生活教育资源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经验的累积、验证、夯实、应用等途中,持续性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数学意识及数学学习品质。
三、 课题研究原则:
1、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老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考试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呈现形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仅仅地依赖教师的介绍让学生去取得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多的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讨论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取得数学结论,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蓬勃发展和进步,这是教学过程的实质和基本规律决定的。
2、实践性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觉得: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但凡是离开了学习实践,学生就不可以成为主体,因为这个原因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参加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数学与生活实质上的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蓬勃发展和进步。
3、开放性
数学课堂生活化,就一定要打破常见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非常多的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新考试教材的教学更容易反映“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夯实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和用好开放题,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参加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加中得到发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开展过程。
数学来源自于生活。新课程标准详细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合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数学走进他们的生活,进入课堂,促使其出现亲近感,变的详细、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的满足,取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提高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从客观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再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大胆实践,处理身边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探究的主要内容详细从以下哪些方面来反映:
1、联系实质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擅长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出现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想法。在平日间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平日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平日间常见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出现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做一下如“150÷44”一类的除法式题,当学生除不尽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质上,数学问题自然出现,再学习“商的近似值”知识,适时地满足了学生处理问题的需求。
2、创设情境、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
新知识呈现方法出现了变化,一定要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以此探索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课程的开展要求每一位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真正“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摸摸、拼拼、涂涂、量量,在“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
3、走进生活,用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式处理一部分简单的实质上问题,故此,“数学是大家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质上,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比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得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多少块?假设一块地砖28元,一共需多少元?这个问题就肯定达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但更加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以此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真正达到小学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帮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处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渐渐掌握并熟悉数学思想,持续性提高数学意识,就一定要拓宽数学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认识和了解和行为与数学问题当中的联系与区别,以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比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时,我就让他们回家观察妈妈平日间是什么样做的,这样既容易学会知识又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的经验。这样,让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的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针对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
在研究的初级阶段,我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处理生活问题两者还是带来一定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着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处理问题,缺少自主地按照实质上生活的需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本归根究竟还是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不是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因为这个原因,本阶段要运用研究,使教师一步一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日间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质上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的课堂有新的起色,不管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清楚在生活当中寻找它的模型。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持续性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重点处理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下面就从哪些方面谈一下课题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
第一捕捉“生活情况”,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重要是教师是不是擅长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情况”,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我在教学“成绩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日时我们切生日蛋糕,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动手也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情况,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多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奇,比较受欢迎、亲切。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情况”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依然不会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其次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
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第一一定要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若能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完全就能够帮学生学好数学。
如我在教学“简单的成绩加法”时,创设生活场面,每个学生拿出两个八分之八的圆,先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圆涂色(涂成不一样的几份),然后把两个圆重叠,看看两个圆的涂色部分加起来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比较容易就理解了。
再次设计“生活情景”,开展演练
数学知识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夯实,数学技能也应加以反复练习才可以习得。数学教学如能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促进实实在在地提升能力。
若是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在学生对这一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个考生合作,将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并口头编应用题,解答……那么假设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吗?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了解。
教师应该擅长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合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最后返回“生活天地”,广为沟通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途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自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生活数学的天地中求新、求美。
教师唯有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质上密切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六、课题研究获取的成效。
1、加强了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累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3、降低了教学难度。
4、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5、提升了教师自己的科研能力。
一年来,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理论素养的提高这两方面。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我的努力下,在“数学知识的呈现方法生活化”方面已获取了明显的成效,但我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未来研究还需持续性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升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可以仅停留在“教师”的的视角,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加”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第三,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很好地处理了研究途中的方式问题,但我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尤其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教师能在平日间的实践中,将某些情况、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方面,而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
2、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有应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这样的态度可以在未来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3、探讨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具有详细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个难点。
4、学生层次不整齐,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如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让课题的研究在相对的程度上受到影响。
5、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运用课题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可以深入透彻反映设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平日详细教学途中,还也是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八、对未来工作的几点思考
1、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来是未来应该改进的地方。
2、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详细指导我未来的数学教学工作。
总而言之,该课题开展一年来,我认为自己的理论素养提升了。而且,在平日间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当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考试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自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途中的方式、手段贴合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平日生活,持续性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可以从数学的的视角出发提出一部分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式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还有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达到提升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标。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自于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那就是我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1.论文2.专著3.研究报告
以上就是本文小学数学课题立项选什么题目好的全部内容,关注小学教育网了解更多关于文小学数学课题立项选什么题目好和数学思维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xiaoxue/13721.html
发布于:小学教育网(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 数学思维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小学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dit4023@foxmail.com
数学思维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哪几单元?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 搭积木 第四单元:各与分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有趣的数字 第六单元:分类 第七单元...
数学思维
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20道? 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20 道: 62+15= 54-13= 16+13= 68-39= 84+3+7= 86+4+6=77-48= 17+17= 84-19= 46+23+17= 18+20= 22+45+15= 61-23= 65+28= 19+55-15= 13+69= 92-38= 77+24-18= 53+18=28+15-29=...
数学思维
小学3年级数学简报怎么制做? 制作小学生数简报,建议从以下哪些方面考虑1 、讲解一部分身边的好人好事2 、画一部分有趣的图片让学生评价3、讲解一部分有趣的问题抢答 4、可以出一个比...
数学思维
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公式? 您好,下面这些内容就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和公式: 1. 成绩:成绩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表示分子与分母的占比关系。 2. 数轴:数轴是用于表示数值大小和...
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怎样做好期末总学习? 摆正师生关系:长时间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时常居高而下,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