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题:8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已经捉到了5只小鸡,还有几只小鸡没有捉到? 还剩一只小鸡。 因素: 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需一个老鹰,一个母鸡,还有一群小鸡,八个小朋友减...
六年级数学
数学单元总结应该这样写:
一、第一在自己脑子里重新过滤一下单元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把单元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梳理成框架,整理写到本子上。
二、把每个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相对应的习题或套卷有针对性的练习,从简单到复杂综合题。
三、通过习题练习,查看自己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掌握并熟悉程度,若有不牢固的,一定要扎实基础。
1、有针对性的练习三年级的学生学校会要求他们练口算,多少才算是好的?怎样提升速度?
对小学生来说,20以内的口算对提升计算能力还是挺重要的。现在的国家标准是每分钟8道题,这个速度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可以达到。
有部分家长为了提升孩子速度,就每天布置100题,这样的题海战术时常效率不高,老师建议多特别要注意关注孩子做错的题,例如有部分人撞见数字7、8、9常常出错,既然如此那,就多练习带有这哪些数字的题,每天对错题再做几遍,收获会更大。
练习时要选择灵活的形式。比如网络在线常常会有一部分FLASH小游戏等等,让孩子在玩中学,不但不认为枯燥,倒是乐在这当中。
2、作业出错不是大事孩子的作业每一次都要家长检查,致使孩子的作业就等于是家长的作业。那家长究竟该不该帮他把错误找出来?
老师的建议是:告诉孩子有错误,至于错在什么地方,让他自己找到,并弄了解为什么错了。
错误也是一种经历。
家长的职责肯定是督促他及时完成作业并能自己检查。至于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改,不是家长的事情。
假设让孩子养成“我只要进行,等下妈妈会检????查”的不良习惯,那以后进了初中高中、到了考???
?试时,他永远都不会自我检查了。???
?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回顾和检验的习惯,让他们?有“该题目我肯定做对了”的自信,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学习品质。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式: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假设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式: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假设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设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跟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式: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式: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数学测量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经常会用到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大多数情况下用千米(km)做单位。
周长
1、围成一个图形全部边的长度总和或者说绕一个图形边线一周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式:绳子测量法。
3、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式:(1)绳测法;
(2)直尺测量法。
4、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已知长和宽的长度。
5、长方形周长的计算(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长=(周长-宽×2)÷2长=周长÷2-宽(5)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宽=(周长-长×2)÷2宽=周长÷2-长
6、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把4条边长加起来;(2)用一条边长乘以4,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1)长边靠墙;
(2)宽边靠墙。
8、围成的两种长方形,宽边靠墙比长边靠墙所需的围栏多。
乘法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式从个位开始计算,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的数;
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2、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一定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中每个数位上的数。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列竖式计算时,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要把进位的数写到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写在积中。
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式:从个位开始计算,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计算时每一步都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
6、笔算乘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向哪一位进1,就在那一位加1。
7、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8、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式:(1)用这个乘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乘数;
(2)看这个乘数末尾有哪些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哪些0。
9、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从个位开始计算,用一个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需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假设有进上来的数一定要加上。
10、结论(1)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
(2)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未必有0。
11、连乘的估算方式:尽量故将他中两个数的乘积估成整十,整百数,再与第三个数相乘。
12、连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13、三个数连乘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
也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还可以把任意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再相乘。
年月日
一、时间
1、年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2、月大月:1、3、5、7、8、10、12月小月:4、6、9、11月平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3、日学会看日历,清楚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4、钟表:24时记时法;12时记时法二、重点知识1、一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为大月;
“4、6、9、11月”每月有一个月是小月;2月唯有28天或29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30天唯有28天时,这个月唯有四个星期一至星期日;
30天有29天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一个是5天;30天有一个月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2个是5天。
4、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唯有4年才产生。
5、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唯有28天。
6、平年、闰年(1)公近几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
公近几年份是整百年的,一定要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2)判断一个整百年份是不是闰年,要看这个年份数是不是400的倍数。假设是整数倍就是闰年,不然就是平年。(3)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4)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平年:365÷7=52.....1(天)闰年:366÷7=52.....2(天)
7、推测预计几周年的时间问题,可用终止年份直接减去开始年份,所得的差即为所求。
8、24时记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地时针正好走2圈,总和是24时。
故此,常常采取从0到24时的计时法,一般叫作24时计时法。
9、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表示时刻的换算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与普通计时法一样;
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普通计时法去除限制词后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12后就是普通计时法。
10、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时间,可以按照钟表推测预计,也可用终止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11、计算中午12时的经过时间,要么把时间都换算成24时计时法来计算,要么先算中午12时之前有多长时间,另外,下午的不短的一个时期。
12、普通计时法在表达时要加上限制词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等,这样才可以将时间准确的表达出来。
13、同一段距离,测量方式和测量工具不一样,在测量的结果一样的情况下,选简单方便的方式比较适合。
14、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直线距离可以直接用直尺来测量。
5、处理搭配问题也可用乘法计算,也可以得到有多少种不一样的搭配方式。
16、数路线问题其实也属于搭配问题,在确定行走路线时,一定不要重复和遗漏。
17、日历中的数有不少规律:如横向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少1;
纵向上面的数比下面少7等。
认识小数
1、像“3.15,0.5,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叫作小数点。
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3、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数,它就是几位小数。
4、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5、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根据整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
6、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元、角、分的数的方式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几,就改写成几元;
小数后的最早的一位是几,就改写成几角;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是几,就改写成几分。若哪一位上是0,那一位就省略不写。
7、把带有元、角、分的数改写成一元为单位的小数时,元与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对应,角与小数点后的最早的一位数相对应,分与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相对应。
8、比较小数大小的方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假设整数部分一样,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一一位,小数点后的最早的一位上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假设一样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从而类推。
9、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小数的大小和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式一样,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一样,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10、小数加法的计算方式小数相加,先把小数点对齐(把一样数位对齐),再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式计算。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11、小数减法的计算方式小数相减,先把小数点对齐(把一样数位对齐),再根据整数减法的计算方式计算。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12、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与整数加法一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注意:不要忘记满十进一,也不能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13、把带有米、分米、厘米的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时,米与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对应,分米与小数点后的最早的一位数相对应,从而类推。
假设米、分米、厘米中某一个单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在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时,就在那个单位所对应的数位上写0。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得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哪些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哪些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一定概率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员数量×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员数量
5、(有关“大概)应用题:
(1)条件中产生“大概”,而问题中没有“大概”,求准确数。→(=)
(2)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产生“大概”。求近似数,用估算。→(≈)
(3)条件和问题中都拥有“大概”,求近似数,用估算。→(≈)
成绩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这当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1)分子一样,分母小的成绩反到是大,分母大的成绩反到是小。
(2)分母一样,分子大的成绩就大,分子小的成绩就小。
4、(1)一样分母的成绩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2)1与成绩相减:1可以当成是分子分母一样的成绩。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年级数学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总结
人教版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式: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什么地方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2)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假设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假设有进上来的数一定要加上。(3)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单方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哪些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哪些0。
3、(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一定概率是四位数。
5、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员数量×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员数量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7、“大概”类应用题的计算问题中产生“大概”、“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不管是否有“大概”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由4条直的边和4个角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1)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2)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2)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成绩的初步认识
1、成绩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这当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成绩相对较大小的方式(1)分子一样,分母小的成绩反到是大,分母大的成绩反到是小。
(2)分母一样,分子大的成绩就大,分子小的成绩就小。
5、成绩加减法(1)同分母的成绩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同分母成绩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2)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式: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一样的成绩,再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式: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得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得出这当中几份是多少)。
在三年级数学中,孩子们需学习平年和闰年的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闰年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是365.2422天,故此,每四年加一天。
判断闰年的方式是:能被4整除但不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也为闰年。孩子们需掌握并熟悉这些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可以正确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这针对孩子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拥有很大的帮。
你好,平年和闰年是指一个年份是不是能被4整除,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不然就是平年。下面这些内容就是三年级数学平年和闰年的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总结:
1. 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平年和闰年是按照一个年份是不是能被4整除来判断的。
2. 平年和闰年的周期:平年和闰年的周期是4年,即每隔4年才出现一个闰年。
3. 闰年的特点:闰年有366天,比平年多一天,2月份有29天。
4. 平年的特点:平年有365天,2月份唯有28天。
5. 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不是为闰年: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但能被100整除而不可以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
6. 判断闰年的方式:可以用口诀“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来记忆。
7. 闰年的例子: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等都是闰年。
8. 平年的例子:2023年、2023年、2023年等都是平年。
1. 数学平年和闰年的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较为复杂,需认真学习和总结。2. 平年是指公近几年份不为4的倍数,或者是4的倍数但不是100的倍数。闰年是指公近几年份是4的倍数且不是100的倍数,或者是400的倍数。在平年中,二月份有28天,其他月份有30或31天;而在闰年中,二月份有29天,其他月份的天数不变。3. 学习数学平年和闰年的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有助于了解平日生活中相关日期和时间的计算,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岁、周等时间单位的基础。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查字典小学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假设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既然如此那,: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假设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既然如此那,: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假设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既然如此那,: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与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与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与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百分之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百分之100=(售出价÷成本-1)×百分之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质上售价÷原售价×百分之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百分之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xiaoxue.chazidian.com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一个月)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知识清单:
1、重叠问题的解题策略:先从已知条件人手进行认真分析,画出集合图,再借助集合图进行思考。
2、重叠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方式一:2个部分相加后减去重复部分;
方式二:一些减去重复部分,另外,另一些。
育苗指导建议:运用集合图可以使重叠问题变得直观。
以上就是本文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总结怎么写,三年级数学考试家长总结的全部内容,关注小学教育网了解更多关于文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总结怎么写,三年级数学考试家长总结和六年级数学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xiaoxue/28186.html
发布于:小学教育网(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 六年级数学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小学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dit4023@foxmail.com
六年级数学
一年级数学题:8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已经捉到了5只小鸡,还有几只小鸡没有捉到? 还剩一只小鸡。 因素: 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需一个老鹰,一个母鸡,还有一群小鸡,八个小朋友减...
六年级数学
请问小学数学说课时教法和学法要怎么说? 说教法、学法——教者叙述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所采取的方式 在说课中,说教法和学法是一定不可以缺...
六年级数学
小学教师资格证题型? 小学教师资格证试题的题型,不外乎就是填空、判断、选择、简题目作答等常见的题型,这当中选择题可能会有单选和多选两类。 《综合素质》题型涵盖:29道单项选择...
六年级数学
有关5年级的数学小故事? 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
六年级数学
小学二年级创做数学绘本? 《种子的故事》二年级绘本创作教学设计 孙静 【教学目标】 1.了解种子生长的规律。 2.大胆想像种子生长途中会出现怎样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3.乐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