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读后感?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的贵族,假设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代的后代,孔子在临死前也说自己是殷人呢。孔子的父亲叫纥,母亲姓颜,叫...
读后感
感慨颇深。压根没有一本书会让我好几次都中途停下来不忍心再读下去,不是因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么枯燥无聊,而是因为这当中的故事不忍卒读。这本书采用的是文集的形式,由30多篇短文所构成。每一篇文章都需非常多时间去消化,需用长时间的思考去平复心情,去理解这当中的沉重与无奈。
针对我这样一个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来说,这当中不少内容至今读来都不敢相信,例如说六十三号工厂对人残酷的虐待,甚至让我想起了日本法西斯的731细菌实验部队,我没有想到同胞当中的残忍原来甚至也不亚于外国侵略者。我甚至不敢相信,但是,这书中有一种强烈的力量告诉我,那就是历史的真相是一个个那段历史的侵略者声嘶力竭、锥心泣血想要用嘶哑的声音呼喊着告诉我们的真相、事实与教训。
我不敢相信——书中写了一个人为了不让家人蒙受苦难而决定一家三口寻死,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那个残酷的时候代里死没什么可怕的,活才是可怕的事情。一位歌舞团女演员在年少时为了自保,不可以不和自己父亲划清界限、断绝关系,直到1979年才平反,但这时候她父亲已经去世了,在劳改这个时间段贫病交加,活活饿死,她不由得感叹“这样的爱与恨的颠倒是残忍的”。
还有一位作家被领导迫害打成右派,后来领导特意向他郑重道歉,作家起初也感到触动和欣慰,但回想起自己二十多年来的辛苦,忍不住又在心中追问:你们这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了结我们这二十二年吗?一句追问让我沉默,这些荒唐与残酷不是一个道歉和清算就可以补偿的,甚至也不是拨乱反正所能告慰的,正如书中所说,上帝压根没说忏悔可以洗清罪过。
在斗争当中,在社会上的科学家基本上都成了攻击目标。经过十年浩劫,他们有的心灰意冷,有的报国无门,这也间接导致了我们国内科研力量的流失和研究能力的倒退。可令人动容的是那些被打倒的人还期望以后有机会为国家做点事,就算是国不爱他们了,他们还是热爱着祖国。
这是何等的悲哀和讽刺。
在娱乐至死的时候代,在各自不同的甜宠文学占据阅读软件份额时,这部书无疑没办法受到大众欢迎,但是,它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也绝非那些博得一时快感就销声匿迹的快餐文学所能比拟的。
作为知识分子、学者精英除了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更应该有着一份家国情怀。那可能是对家乡的莼鲈之思,又可能是针对国家的拳拳之志。市场强势奔袭,冲击时代的良心,而如冯骥才先生这般挡得住诱惑的知识分子依然固守信念,用深厚的情怀和责任心为后来者点亮一盏明灯,不可以不说令人叹服。
读完《100个人的23年》这篇文章后,我深入透彻的感受到:
在本书作者收到的素材在中全都是受害者并不是加害者,作者甚至愿意留出版面等着一个忏悔者的产生,可惜的是,他没有等到。我也不了解作何感想。
只想拿德国与日本在整体上针对二战的态度比较。我认为本书的启示就是“再美好的谎言也只可以掩盖伤痛,唯有残酷的真相才可以治愈心灵”。
虽然时间可以让人淡忘,但不管是被害者的苦痛与加害者的罪孽却不是既然如此那,容易洗清的。
冯骥才的《一百个中国人的十年》,从书名上也不难猜到,说的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这十年。
在书中,冯老“忠实地记录下一个个亲历者心灵的声音”,“为普通的文革经历者记录他们的心灵史”。
阅读此书,我更像是从上一辈人具体经历中看一段离我近在咫尺的历史,还陷入与冯老一样的思考:为什么人性的弱点,如人的自私、贪欲、怯弱、嫉妒、虚荣等被利用;人性的优点,如忠诚、勇敢。纯朴、无私诚实也成为推波助澜的动力?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历史以最沉重的笔墨,也就是在这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凡是这两大劫难的亲身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却它,又没办法忘却它。文学家与史学家有各自不一样的记载方法:史学家偏重于灾难的史实,文学家偏重于受难者。本书作者试图以一百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的西宁历程的真实记录,显现那场旷古未闻的劫难的真相。
讲了文割中的各自不同的悲惨故事,深深的挖掘这块盐碱地里的人性的恶劣,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历史看清现如今预见未来
问题:一百个人的十年全文?
回答:
一百个人的十年
——《一百个人的十年》为我们似乎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答案。作者冯骥才试图以一百个各不一样具体经历,尽量反映这一经历十年、全社会大劫难异常复杂的全貌。
——通过记录普通人具体经历,反映生活实质的真实。此书将使“文革”的受难者们感受到某种东西以使内心取得宁静,使那些“文革”的制造者们从中受到人类良知的提醒而导致终生不安。
1、《一百个人的十年》是2023年03月01日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骥才。作品通过描写100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心灵历程,真实再现了那场旷古未闻的劫难真相。
2、《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人物的本领及过往经历,素材均收集于长时间流传在天津的奇人异事。
3、《灵魂不可以下跪》是2023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骥才。本篇文章集收入了冯骥才最近几天和近些年来各自不同的体载的对文化遗产及文化问题的讲演、论文、随笔、考察报告、杂文、言论等等,分为五编:论抢救与保护、论文化困境、论城市文明、论民间审美、论田野经验;洋洋数十万言。
4、《铺花的歧路》是冯骥才创作的中篇小说。《收获》1979年第二期还发表了冯骥才的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作为刘心武的追随者,冯骥才的这部中篇小说是“伤痕文学”中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铺花的歧路》原来的名字叫《伤口》。
5、《花脸》是当代作家、学者冯骥才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年少的“我”,喜爱花脸,在新年时买了一张关羽的花脸和一把“青龙偃月刀”,回到家人人见人人夸,“我”十分高兴,成了全家过年的小主角。
0 1
更多回答(9)
有人曾经做过一项实验,用《100个人的十年》来看看各自的选择各自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作者是冯骥才
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
1961年,毕业于塘沽第一中学。1962年,启动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1974年,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1979年,发表小说《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1980年,凭借《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发表散文《挑山工》。1982年,任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发表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1984年,发表小说《雪夜来客》《神鞭》。1986年,中篇小说《神鞭》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读后感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读后感?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的贵族,假设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代的后代,孔子在临死前也说自己是殷人呢。孔子的父亲叫纥,母亲姓颜,叫...
读后感
如何有效说服他人读后感? 通过学习如何有效说服他人,懂得了一部分语言表达上的技巧,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有效地说服他人,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智慧。 八大攻心说服读后感? 读了本...
读后感
张良拾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 苏轼的《留侯论》得出“小不忍则乱大谋” 2 年轻人不可以太鲁莽,需经历坎坷磨难,历练自己,使自己成长3 张良对老人的尊重,富有同情心4 识时务,擅长于...
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这当中一首的读后感(自己写的)? 读《静夜思》有感读《静夜思》有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诗中李白...
读后感
沈石溪小说雪国狼王推荐理由? 作者通过写动物而写出了人间万象。 同人类社会一样,动物世界也有温和与残忍之分、善良与狡诈之别。这里既有生活的艰辛与拼搏。也有爱情的欢愉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