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整理?

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1)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各位考生”之一。学识渊博,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拥有很高造诣。

(2)记: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状物、写景、写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3)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4)得双石于潭上(介宾结构后置)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译:(定语后置)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一、掌握并熟悉下方罗列出来的重点词语

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2、置、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可以鸣也(放在;就算)

3、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4、腾: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传播)

5、是:所在皆是也(这样)

6、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往)

7、赴: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任,就职)

8、因:因得现这里说的石钟者(因而)

9、其、焉、固: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这当中的;同"然",形容词词尾;本来)

10、然:如猛兽奇鬼,森然欲博人(形容词词尾)

11、而:涵淡澎湃而针对这个问题者(因为)

12、因、识: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于是;清楚)

13、终: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究)

14、故此,:此世故此,不传也(……的因素)

15、乃、考: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敲)

16、是以、盖: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因为这个原因;大约)

二、通假字

至莫夜月明(暮)

三、一词多义

1、鼓:

(1)微风鼓浪(振动)

(2)噌吰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

2、殆: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2)郦元之所风闻,殆与余同(大约,可能)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松懈,甚至懒惰)

(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可以已(基本上,近于)

3、莫:

(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日落时、傍晚)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

(3)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

(4)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谁、没有人)

4、发:

(1)而大声发于水上(出现,发出)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

(3)有的时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

(4)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被任用)

(5)发闾左征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5、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

(2)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3)水何澹澹(多么)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

(5)豫州今欲何至(哪里)

四、词类活用

1、下: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名作状,在下面)

2、鼓: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3、鸣:虽大风浪不可以鸣也(使动用法,使……鸣)

4、名: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5、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名作状,坐船)

6、目、耳:事不目见耳闻(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

7、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作状,在夜里)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实际上:(1)古义:事情的`真相。

(2)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质上情况。

2、空中:(1)古义:中间是空的。

(2)今义:天空之中。

六、句式

1、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判断句)

3、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

4、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5、得双石于潭上(介宾结构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译: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2、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事情没有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就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是否有,能行吗?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我因为这个原因记下这件事,大约慨叹郦元的简单,和笑李渤的简陋。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石钟山记第一段讲了啥?

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还有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对两说的分别怀疑,提法上也带来一定不一样:用“人常疑之”,说明大家对郦说的困惑,这里的“人”是不是涵盖作者,没有明说,这是一种客观记叙,作者没有轻率地判断郦说的是非;用“余尤疑之”,强调自己对李说的否定,这里的“余”字,就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对李说的态度。对郦说“人常疑之”和对李说“余尤疑之”,这两疑引出作者探访石钟山的行动,为第二段的“固笑而不信”和夜游石钟山,还有结尾的一“叹”一“笑”,一“简”一“陋”作铺垫。

2、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点明探访石钟山时间、同行者和缘由。因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已存“疑”念,故此,作者乘自己赴任临汝并送长子苏迈赴任饶州德兴之便,顺道考察石钟山,正好借此释疑。这一层紧承上文。第二层写访问寺僧。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发声,表达他们相信李渤的说法,也说明李渤的说法影响很大。这一段回应李说,“择其一二而扣之”,“因笑而不信”,分别照应第一段的“扣而聆之”,“余尤疑之”。寺僧的做法既然,不可以使人满意,就有了作者下面月夜考察的行动。第三层写月夜考察游石钟山的经过。先交代探访石钟山时间是“莫夜月明”时分,同游者是长子苏迈,方法是“乘小舟”,地址位置是“绝壁下”。然后写绝壁下的情景:看见的是“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听到的是“云霄间”鹘鸟的“磔磔”的惊叫声,还有“山谷中”鹳鹤像老人边咳边笑的怪叫声。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第三段写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感想,表达写作意图。“叹郦元之简”是肯定郦道元的观点,而又叹其太简略。“笑李渤之陋”是不是定李渤的观点,并讥笑其浅陋。这个问题就表达写这篇文章的目标是为了传播自己的见解,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偏李渤的观点。

石钟山记的艺术特点?

1.结构独特。《石钟山记》的结构不一样于大多数情况下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

2.行文曲折。行文富于曲折变化是此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3.修饰巧妙。文章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人,贴切的拟声词对所见所闻作了绘声绘形的描写,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4.语言灵活。文章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很有特色。

句式分析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特殊句式

判断句

(1)则山下皆石穴罅;

(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3)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宾语前置

(1)余是以记之

(2)古之人不余欺也

定语后置

(1)宋人有得玉者

(2)石之铿然有声者

介词结构后置

(1)而大声发于水上

(2)得双石于潭上

被动句

(1)闻人声亦惊起

以上就是本文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的全部内容,关注小学教育网了解更多关于文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和小学教案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xiaoxue/70068.html

发布于:小学教育网(https://xiaoxue.china-share.com)>>> 小学教案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小学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dit4023@foxmail.com

小学教案热门资讯推荐

  • 小学教案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整理? 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1)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各位考生”之一。学识渊博,在...

  • 小学教案五年级月迹这篇课文讲解,月迹课文讲解视频

    五年级月迹这篇课文介绍?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认为新鲜,又经常什么都认为没有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既然如此那,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 小学教案如何把国防教育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把国防教育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利用数学课题、活动、纪念日进行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学科学教育学和课外活动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能用到课题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国防知...